清東陵坐落于河北省唐山市的遵化市境內,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宏大、體系最完整、布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筑群。近日我司承建的清東陵定陵及定陵園寢防雷工程舉行了開工儀式,文保及監理單位出席參加。
清東陵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,是一塊難得的"風水"寶地。清東陵的雨量充沛,當地百姓常說的一年內有“七十二場澆陵雨”,即使陵區外的地方有大旱的時候,在清東陵依舊是土地肥沃、雨量充足。歷史上,清東陵發生過兩次重大火災,其原因最大可能是由于雷電引發,光緒年間的那場大火燒毀了隆恩殿,直至宣統年間才完成重建。隨后在1952年因接觸雷電引起大火。
此次防雷工程主要施工內容是避雷網安裝、避雷引下線、接地極、接地裝置等。是用來保護建筑物、高大樹木等避免雷擊的裝置。在建筑物上設置避雷網,可以實施對建筑物的全面防雷保護。利用建筑物中的鋼骨架,只要保持可靠的電氣連接,同時與大地有良好的電氣連接,這樣整個建筑物就成為一個可靠的等電位的接地體。放在建筑物內的各種金屬設備、電氣設備和上、下水管等,只要與鋼筋架可靠連接,就能較好地防止直接雷擊。由于利用現成的鋼筋作避雷裝置,既節約了投資,又保持了建筑物的完美造型。
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,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,我們對于文明古跡的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加強烈,但是在一些遺產當中,有一些建筑為木質或磚木的結構,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類建筑,需要做好相關的防雷保護措施需要做好相關的防雷保護措施。如果在對這類建筑進行保護的時候有所疏忽,那么可能會使得這一類建筑成為雷電所攻擊的對象,導致這里建筑發生損毀,甚至會引發火災,而這類建筑一旦被損毀,就再也無法再現。因此分析強化古建筑的綜合防雷保護是非常重要的。在清東陵防雷工程中,我們嚴格遵守了《清東陵保護管理辦法》。對于文物古建筑的維護應當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,依法設計、施工,確保工程質量。